布泉径寸字针悬,鼓铸难忘居摄年。
传语深闺消息好,佩来个个是男钱。
比叶德辉早的著名学者厉鹗(1692—1752年,字太鸿,号樊榭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),持不同观点,认为男钱应该是北周的布泉。厉鹗有一首咏古钱诗,这样写道:
……
乞将后魏五男钱,远胜淮南万毕术。
撒之未足慰寒人,佩此端能已愁疾。
壮夫也复爱虚名,叩齿清思坐幽室。
装成一日百回看,探囊尚有雕虫笔。
其中“乞将后魏五男钱”一句中的后魏,是指北周成立前的北魏。两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正确,没有定论,普通百姓根本不会像钱币学家那样仔细考究。
关于男钱,还有其他说法。东晋十六国时期(317—420年),石勒在襄国(今河北邢台)称王,建立后赵,铸造丰货钱。这种钱有篆、隶两种字体,篆书钱文写得粗犷有力,壮实丰满。丰货含有丰收富裕之意,民间传说妇女佩戴丰货钱会生男孩,因此也被称为“男钱”或“宜男钱”。唐宋以来,妇人佩戴布泉钱或丰货钱成为一种时尚。由于这些男钱传世太少,人们不易得到,早在清朝道光、咸丰年间,已有不菲价值,今天更是收藏界的珍稀之物。
因为有男钱,民间还有女钱一说。据《隋书·食货志》记载:“梁武帝乃铸钱,肉好周郭,文曰‘五铢’,重如其文。而又别铸,除其内郭,谓之女钱。二品并行。”所谓轮,即钱币外围突出部分,又称外轮;所谓郭,即钱币内孔的边缘,又称内郭。以上记载大意是,梁武帝早期铸造的五铢钱品质很好,后来因为铜不够用,减除内郭后仅剩下一个外轮,称为女钱,与五铢两种钱同时并行。萧梁的五铢内郭剪除后,钱质不壮,成色变差,显得单薄、弱小,因此有女钱之称。通常,大家都认为物之壮者为男,物之柔弱纤细者为女,如“女桑”指柔弱的桑,“女墙”指矮小的墙,如此等等。男钱与女钱,是古人对钱币天然配对的一种附会和臆想。
还有人认为,女钱是从“女酒”引申而来,有买酒钱之意。传统习俗,生了女孩就等于抱回了酒瓮,因为男女双方谈婚论嫁,男方家长通常要备酒作为彩礼,这一风俗直到今天还在部分地区流行。女钱是从“女酒”引申而来,未见于文献记载,民间传说的成分更大。
综上可知,女钱与榆荚钱、沈郎钱一样,原本都是指劣质钱,但在诗文中却成了一个富有诗意的钱名,陈维崧的《醉太平·戏咏钱效宋人独木桥体四首(其一)》这样写道:
红闺簸钱,绿窗意钱。
姬人小字钱钱,佩男钱女钱。
花骢铁钱,兰橑绮钱。
癖同和峤惟钱,问直他几钱。
《晋书·和峤传》记载,和峤(?—292年)在晋惠帝时,官至太子太傅,家财万贯,但性极吝啬。又在《晋书·杜预传》记载:“时王济解相马,又甚爱之;而峤颇敛聚,预常称‘王有马癖,峤有钱癖’。”后称贪财敛钱为“钱癖”,陈维崧词中“和峤惟钱”指的就是这个典故。笔者认为,以上这首词中“男钱女钱”泛指铜钱,古人长期有佩戴铜钱的习俗,可能不限于布泉。
圣玛丽教堂内景(丁丽莎 摄)
有趣的是,在西方语言文化中,货币也有性别之分。古典时代,人们认为货币与神明、女性存在某种神秘关系,在今天欧洲的语言体系中仍可以看到这种痕迹。西方许多国家的语言,名词分阴性、阳性,甚至分阴性、阳性和中性,而货币一词大多为阴性,如西班牙文la moneda、法文monnaie、意大利文moneta都是阴性。德文Geld、die Mark和die Münze都有货币的含义,其中Geld是货币的统称,相当于英文的money,也可指黄金(德语中“黄金”也用Gold),Mark是德国原货币单位马克(现为欧元),Münze的意思是硬币,相当于英文的coin。其中Geld是中性,另外两个都是阴性。
为什么欧洲有些国家的语言中货币一词为阴性?笔者以为这可能与拉丁文货币(moneta)一词的来历有关。大家知道,古拉丁文是欧洲语言之母,法文、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皆源于此。古罗马早期没有铸币,主要以牛羊牲畜为交换媒介,后来铜币阿斯(as)取代实物货币,以罗马磅为计量单位。受古希腊文化影响,罗马人开始铸造银币,并逐渐淘汰了铜币。传说中守护罗马城的女神朱诺·莫尼塔(Juno Moneta),掌管货币发行等国家要务。大约公元前3世纪,罗马人发行了德纳留斯银币(denarius),就在朱诺·莫尼塔神庙里铸造。几个世纪以前,这座神庙改建为圣玛丽教堂(Santa Maria in Aracoeli),后来几度重建,幸运的是一直留存至今。游人在欣赏这幢宏伟的古代遗址时,估计不会想到货币名称Money就源自这里。
打制德纳留斯银币时,银币上有女神莫尼塔的肖像及姓氏。其名字Juno是六月(Junonius或June)一词的词根,根据西方传统,六月是最宜婚嫁的一个月份。Moneta一词源自古希腊文(Monere),有警告之意。由于罗马钱币相当长时间里都在莫尼塔神庙铸造,因此Mint、Money等都来自于词根Moneta,这个词根其实是女神的姓氏。如此看来,法文、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的货币属阴性而非阳性,就一点不显得奇怪了。
(作者为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,吕吉尔、马明宗对此文亦有贡献)
本文刊载于《金融博览》2024年第9期
投稿邮箱:
jrbl2011@163.com
订阅方式:
1. 邮局订阅:邮发代号22-488
2. 电话订阅:010-6326 5031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